陆维
加入时间: 2007/08/15 文章: 142
|
时间: 2009-7-11 周六, 上午3:08 标题: 昨日《今天》 |
|
|
昨日《今天》
那些油烟 那些泪痕
刘禾 编
广西师大出版社 09年5月
李乃清
白洋淀、黄皮书、手抄本、星星画展、十三号公车沿线、东四胡同“七十六号”大杂院……一段且行且诗的交往忆述,一个渐行渐远的时空坐标。
作为中国当代诗歌重镇,《今天》海外复刊后,开始设立“今天旧话”栏目,多多、阿城、齐简、郑先、徐晓、田晓青、崔卫平、一平等人先后为其撰稿,《持灯的使者》将这些文字集结成书,并收录舒婷、宋海泉、戈小丽等人的回忆文章与北岛、芒克等人的访谈录。
多多的《1970-1978北京的地下诗坛》,带领我们追溯到早期《今天》诗人生活或出没的地方。“白洋淀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历来有强悍人性之称,我在那里度过六年,岳重三年,芒克七年,我们没有预料到这是一个摇篮。”彼时,诗人的交往和诗歌的传播,常依赖于这番“游历”中的互动。多多和芒克有个约定:每年年底,要像交换决斗手枪一样,交换一册诗集。在多多眼中,“芒克正是这个大自然之子,打球、打架、流浪,他诗中的‘我’是从不穿衣服的,肉感的,野性的,他所要表达的不是结论而是迷惘。”
在这个有着传奇色彩的群体中,郭路生(食指)的色彩最浓烈。阿城印象中,他“笑貌谦谦而无卑色”,冬天常戴一顶60年代就绝迹的“猪耳朵”棉帽,“时不时装,依然有气度”;何京颉回忆,郭路生因对一位维族姑娘爱得真切,在草地上翻滚、哭喊,他的《春天》“异常地热烈,惊人地美丽”;戈小丽记得,郭路生是惟一念诗能把人念哭的人,杏花村的人最爱听他朗诵《相信未来》,“念到抒情处,他半闭眼睛,眼神幽沉而迷茫;念到抒情处,眼睛里充满快乐和跳跃的波光;念到激昂处,他执著地看着前方,眼里充满热情。”
对于曾为《今天》冒险工作的赵一凡的回忆令人沉痛。这位受人尊敬的民间文学史家生前许愿,假如将来有人研究“文革”,他愿意把自己花多年心血积攒的文档拱手相送。可惜他病逝后,那些宝贵藏书和档案,竟被人草草处理,当废物卖了。
由今天看昨天,那些亲历者讲述的故事,温暖,明净,不动声色,却令你着迷,例如齐简在《诗的往事》中提及初读郭路生诗的情境:“那晚停电,屋里又没蜡烛,情急中把煤油炉的罩子取下来,点着油捻权当火把。第二天天亮一照镜子,满脸的油烟和泪痕。”
透过清明的文字,那些油烟,那些泪痕,渗入当下,足以使每位读者怅惘、喟叹。 _________________ 陆维 - 纵然语言为人所共有,但多数人立身处世仿佛各有其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