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站长:诗阳   友情链接   诗刊首页 
登录会员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注册 登录/短信登录/短信 帮助帮助
时代诗歌网首页 » 当代诗话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柳中原 每个人都想为自己写少年史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大江



加入时间: 2009/08/11
文章: 70

文章时间: 2010-5-04 周二, 上午7:29    标题: 柳中原 每个人都想为自己写少年史 引用回复

以十年为一个时间跨度对人群进行划分,显然失之粗放,但是毫无疑问,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时代印迹,“代沟”———这个词现在已少有人用了———是的确存在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让(上世纪)80后或者90后出生的一代来读《小回忆》,试图去了解出生于60年代的那一代人的少年成长记录,多少会有隔离之感,然而,这未尝不是蔡天新写作此书的初衷:“今天的年轻人恐怕很少了解父辈童年生活的细节,尤其是‘文革’期间的经历,通常他们只看到小说家或电影导演虚构、想象出来的景象。”正好,在他的不惑之年,他读到本雅明《驼背小人———1900年前后柏林的童年》,于是就有了这一本《小回忆》。
《小回忆》以时间为序,串起童年成长的种种记忆,但我更愿意将其视为诗人的随笔集,而不是一本纯正意义上的童年回忆录———你经常可以读到,作者将童年记忆与成年后周游世界的人生感悟交织在一起,笔触所及,似乎更多的是在吟唱童年歌谣的节奏当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成长脉络,以及对逝去乡村生活的无限回味。在《小回忆》的《月亮》一章中,蔡天新引用博尔赫斯的一首五行诗:“在那片金黄上有那么多的孤独。/夜晚的月亮已不是那个月亮/———亚当最早见到的月亮。许多个世纪/不眠的人们用古老的悲伤/充满了她。看吧,这是你的镜子。”透过这一面记忆的镜子,蔡天新给我们讲述了他的少年岁月所经历的种种久远往事。
在《小回忆》里,我们可以读到的是什么呢?是水井、渡口、集市、池塘这样的乡村意象,是橡皮、象棋这样的童年符号,是父亲的威严,是偷窥、学骑自行车的刺激体验,是出逃的冲动与欲望……在每一个作为标题的词语背后,蔡天新都做了极大的延伸与扩展,使得《小回忆》的篇章最终得以跳脱出童年的局限,成为他对今日世界、现实的诗意思考。当然,蔡天新今天的身份是数学家、诗人以及旅行者,在这本《小回忆》里,其实都可以找得到他后来这些身份的注脚:他对童年的细节记忆如此清晰,是数学家的严谨思维;他的感情细腻而忧伤,是诗人的天赋使然;他至今仍保留着十岁第一次出行时画的旅行图,为未来的旅行早早埋下了伏笔。
从出生到15岁上大学,蔡天新的这本《小回忆》时间跨度是1963年至1978年,涵盖了整个“文革”。对于“文革”,如今已经做了太多政治概念的解读。的确,这样一场规模空前席卷全国每一个角落的政治大运动,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影响如此残酷而深远,甚至至今依然阴影常在阴魂不散。在这么一场大运动当中,每个人都是国家机器这台巨大搅拌机中无可奈何的沙砾。按理说,整个童年时代都沉浸在“文革”氛围当中,应该是件不幸的事,然而,在蔡天新看来却并非如此———“之前的一代人,比较完整地经历了‘文革’,声明中许多精华的东西被消耗掉或毁灭掉了,而70年代出生的作者,赶上的是‘文革’尾巴,对‘文革’或苦难几乎没有任何感受”,所以,包括作家苏童、余华和蔡天新在内的这一代人“感觉到而没有亲身经历‘文革’”,“即便是从人生体验的角度出发,我们这一代也是幸运的”。所以,在《小回忆》里,虽然处处有“文革”年代的特殊印记,包括其父母一代在“文革”中的遭遇,哥哥插队的经历,但坦白地说,我在《小回忆》中感受到更多的,而是那个动荡时代中的脉脉温情,是一个乡村少年充满怀念和忧伤的成长记录。
虽然我并不赞同生于哪个年代算幸运的说法,70后、80后甚至90后同样有诸多理由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任一代人都会有独特的人生体验,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其实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但对于蔡天新在《小回忆》的字里行间所浮现出来的真诚而自然的情怀,我并无任何怀疑,我相信政治终归是大气候,人即便再微不足道,总还是能寻找到自己的快乐。尤其对于正在发育的青少年,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又身处政治漩涡之外,若干年后回首少年岁月,他们对那个时代的政治诡诈其实是没有多少切肤之痛的,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和姜文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所呈现出来的就是明证,强求每个人都是思想的批判者并不明智。在波澜壮阔血雨腥风的大时代背景下,个人的私密记忆反倒会显得更为珍贵,对丰富我们对那个时代的认识也别具意义。在这里,我们不妨再引用作家苏童那句已经被越来越多引用的话:我知道少年血是粘稠而富有文学意味的,我知道少年血在混乱无序的年月里如何流淌,凡是流淌的事物必有它的轨迹。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心底深处,都潜藏一种为自己写作一部少年史的冲动,当然,这是否也意味着我们已经开始慢慢变老?
蔡天新的这一部《小回忆》,曾以《毛时代的童年》为题在《江南》杂志连载,全书32篇均以二字词语结构为标题,篇幅也基本一致,这种专栏的形式既有整齐划一、方便阅读的长处,却又在某些话题上失之于思想深度的持续深入,而在某些话题上又有勉强之嫌。无独有偶,同是回忆“文革”岁月中的成长经历,陈凯歌的《少年凯歌》充满了悲痛的反思,却也是形式感极强,一律是二字标题,最初在日本发行时曾以《我的红卫兵时代》为名———出版商似乎更着力凸显在大的政治背景下来关注个体命运。对那个时代,恨或者爱,留恋或者告别,无论如何,那个时代都已经被雨打风吹去了。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时代诗歌网首页 » 当代诗话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版权所有 © 时代诗歌网络公司 《时代诗刊》编辑部 《网络诗人》编辑部 Copyright © The Poetry Times, Inc. (English)
     名誉站长:诗阳   友情链接   诗刊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