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羽生
加入时间: 2007/05/13 文章: 360
|
时间: 2012-4-12 周四, 下午1:18 标题: 意境大于一首完整的诗歌 |
|
|
意境大于一首完整的诗歌
——略论现代诗歌的本质和精神
【缘起】本文作者写了一首诗歌《桃花对应什么?》(见附录),由此引起作者与编辑的一番对话。
作者为A,编辑为B。
以下是通过QQ聊天的对话:
B:2012-04-11 09:11:27
人心里是什么,桃花的意象就是什么。是这样吗?
A:10:46:51
写这首诗时,有三点,自然得到联想:
1、人面桃花;古典诗词常用;
2、古语: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3、桃花源,一个天堂般的理想社会;
我是由这些生发、引申而选择的人面、桃花、路、天堂等意象;
最后一段有些画蛇添足,但没有最后一段又觉得煞不了尾。
桃花对应什么?就是——“人心里是什么,桃花的意象就是什么。是这样吗?”
是的。
A:10:49:00
其实,桃花也会对应荒芜和伤害。
B:10:53:41
明白了,有些人读诗不喜读解析,我倒相反。
读到一首好诗,常常细品才知意未尽,回味方觉味无穷,如果能够对照作者当时的心境、情感、思虑,更会有与当时的情境共鸣的感觉。
更何况,经过细品、细嚼、回味、深思、顿悟的过程,每每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感悟,也许这就是诗的魅力吧。
A:10:54:34
是的。
A:10:55:13
诗歌运用的是减字法。
A:11:07:20
它不像散文,诗歌规避叙述;诗人内心的许多活动、情绪、感悟都生成意象。
B:11:22:19
以前上美学课的时候,老师讲到意象,就觉得这是个最妙的词。
所谓意象即寓“意”之“象”,很多人甚至作者,可能都说不清楚自己诗中的意象所指,一切心理、观念、泛化、审美乃至情思、喻象,都可被称作意象。
现在有些诗歌评论者的观点,认为是,意象泛化制造了混乱感。我个人感觉,不应该仅仅批评意象泛化这一表象,而应将意象泛化和意境净化结合起来表述。
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当读者品味的同时,能够体验到轻的、能够被读者感受的泛化意象。
如果一味批评泛化意象来淡化现实对于诗歌的侵蚀,那诗歌本身就是脆弱的。
A:11:27:32
意象是一个直接生成物;她于一瞬间诞生;她是呈现的:情感、物象同时呈现;她大于形象、小于象征;她是烟花、天女散花、以及会意者的拈花微笑。
A:11:28:25
意象即寓“意”之“象”,
A:11:30:25
但更为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象”与“意”合,“象”与“意”共生,
B:11:30:48
是的,很美。
A:11:55:45
意象在一首诗中,她是路标也是陷阱;她与一首诗共同诞生:是一首诗的舞伴和同谋;在一首诗中:诗歌如果用人来比喻的话,意象就不是另一个他者,而是诗歌这个人的一切——飘飞的头发、眼波、眉梢——她从自己的脑子里蹦出来,在自己的耳边悄声私语——她在自己的心脏里参与跳动,而且明白地数着心跳——为的是更明白地告知听众(一个她心目中的读者以及未知的读者)——这还不够,她会带动她的形体、旋绕她的形体、挣脱(这是不太可能的)她的形体,一人舞之如天女万象舞之——她极尽五音五色——又悄然从眼中之媚、嘴角之靥回归到一个凝固的:可视、可触、甚至可以咀嚼、可以回味、可以想象、可以留恋的“具有实质”的形象与想象——但她就是意象,是雕塑般挺立却又“心灵私奔”般踮着脚尖“安分地守在”自己的位置上——呵呵,有点像歌词中说的“像雨,像雾,又像风”……
B:12:05:24
头一次听到把意象形容成美人,这些语句真美,让人浮想联翩,沉醉于中。
A:12:06:20
意境更为浑成!一首诗歌如果以人作比,意境不仅仅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意境更大于这个活人;意境在我们瞩目这个人的时候,她还是这人的背景、空气、氛围、甚至是这个人的体味、这个人的神态之外的某种先天赐予的四肢五官以及后天养成的气度及腹中的诗书;总而言之,意境大于一首完整的诗歌!意象与意境比,意象只是意境之境中的贤淑、调皮、活波、好动的(水晶般圆润、香味般飘渺的)精灵。
A:12:07:54
意象之美让诗人沉湎其中,故而,诗人笔下意象纷涌趵突而出。
B:12:11:17
意境大于一首完整的诗歌,这句话太精髓了。
B:12:12:25
这就是诗歌意义之精髓所在啊!
A:12:31:10
简言之:
一首诗=一个人=美人=西施;
一首诗的意境=西施+西施的一颦一笑+西施的身世命运+西施引发的前世今生的人们的爱怜+文化传承于西施的集体无意识+N个个人情趣;
意象=美人生命集合中的一份子+美人的衣饰+一颦一笑;但意象过于鬼精、过于活跃,因此,意象小于一个人,有时却强烈地要求等于一个人,甚至还要夸张地大于这个人;
三者的关系大致如此。
A:12:35:35
诗歌=河流
意象=河流滟涟的波浪
意境=河流的湍流及波涛
B:12:39:54
听君一席话,受益匪浅.
A:12:41:13
呵呵,难得饶舌一回,因为有听者。感谢!
B:12:41:54
有佳文共赏,就是美事。
欢迎饶舌哦。
A:12:42:20
好!
A:12:49:49
所以,一首诗对于自身来说,不在于一首诗有没有完成或完整,对于诗人来说,创作的时候,即灵感到来,意象为先,而不是说他要写一首诗,他为之不得不写的是,意象与灵感伴生;灵感来了,诗就有了;意象诞生,诗歌必成;诗歌成了,有无意境,那就像一个妙龄女郎,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她会嫁给谁,她只知道,她要嫁的是白马王子;哈哈,这就是诗人无奈的地方,意境在有无之间,肯定有,但却不是现代诗人刻意追求的……
现代诗人更重视意象。
B:12:54:28
诗对意象的推重,可能就在于其“言不尽意”,
A:12:55:14
正是。
B:12:55:25
当逻辑语言不能完美地表达诗人之意的时候,就只好用意象诉诸感性来作为另一种表述。
B:12:56:03
立象以尽意,
A: 12:56:23
诗歌这种文体决定诗歌必得倚重和依赖意象,
B:12:57:34
就好像绘画里的“留白”,音乐中的“停顿”,
A:13:00:45
表述只是一种方式,但诗歌必从叙述中来,问题是,诗歌又直接的背离叙述,从不需要在叙述中为叙述追捕着奔向她的自由无羁……
A:13:02:32
所有的对诗歌的解释,只能是借助于其他艺术的揣摩和比附。
B:13:04:26
你说的这点,让我想到《陌上桑》,描写罗敷之美。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
以描述旁观者的神态形容罗敷之美。从而在读者脑中留下空白,调动读者主观上补充罗敷的容貌。
A:13:04:38
如果用美人来比的话,诗歌就是小太妹,是美人一生中的某一个特定时期特定的小太妹的特立独行。
A:13:07:43
罗敷的例子,除了你所说的“以描述旁观者的神态形容罗敷之美。从而在读者脑中留下空白,调动读者主观上补充罗敷的容貌。”但从真正的诗歌精神上来说,这是诗歌的无奈与失败。诗歌所要的就是一个意象,即是罗敷自身,
B:13:10:39
是的,罗敷是中心意象。那么旁观者们,如行者、少年、耕者能否被看做外围意象,这些外围意象存在的意义就在于烘托中心意象超长的美。
A:13:12:28
意象是罗敷,诗人的野心是消灭意象,以得到罗敷即罗敷的效果。现代诗人重视意象,基本上是排除手段,所以他直奔意象,放弃了赋比兴等多种手段,还有,如描述、如烘托、如夸张等;
等而下之,才从意象之外寻找修辞的辅助。
A:13:18:51
现代诗人对诗歌的追求,是一种把自身融入诗歌之中,诗即诗歌,这有点像恋爱,恋爱渴望合二为一;至于其他的赞美,不是热恋的恋人需要用言辞说出来的;恋人是眼神、是心有灵犀,是无语!
这就是现代诗与古典诗歌的区别。现代诗歌的手法因为放弃了“这些外围意象存在的意义”以及“烘托中心意象超长的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意境的丢弃!
A:13:20:29
丢弃还不准确,应该是弃掷。
A:13:21:53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切的诗人,都是诗歌这面旗帜下玩命的雇佣军。
B:13:22:07
可能是创新化的冲击了“意象”,这跟目前社会的变革也有关系,人心浮躁,能静下心来细读诗歌的又有多少呢,势必也加速了诗歌流水线化,
B:13:23:11
但,好的诗歌,最能吸引人的所在,正是意象的独特审美蕴含的丰富内容啊。
A:13:24:22
当我们逼问诗歌的本质时,就必须完全扬弃一切非诗的现象。我们只问诗歌本质的加速方向。
A:13:30:28
现代诗人重视意象,非意象而不成诗歌。这就导致了燃烧镁,炫目,一瞬间的炫目!我们说人面桃花,是意象,到了美国诗人、意象诗歌的始作俑者庞德那里,就变成了——
A:13:30:31
《在地铁站》庞德
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
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瓣朵朵。
A:13:33:20
庞德这首诗据说最初写了150多行,最后变成2行;如果可以不留文字,这首诗就有着直逼无字天书的态势和趋向。这就是现代诗歌精神所在。
B:13:33:46
是的,这首诗好像被誉为不可解。
A:13:34:32
意象主义者因为本身的小格局,他们自己最后也不能遵守意象主义的原则。
A:13:38:11
假如说,诗歌是所向披靡的军队,诗人和一首首成功与失败的诗歌就是这支军队“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牺牲者,而且是不自觉的、无限勇敢、无限光荣的牺牲者。
B:13:40:17
这个说法很形象,著名如画家梵高,当时他的作品也未被世人接受。
A:13:40:45
精神大于部队,精神训导部队。
我们说诗歌精神,现代诗歌精神,它的一个特征就是重视意象,直奔意象,甚至要越过意象。
A:13:43:04
梵高,这个,你算是理解了我的意思。
画家梵高,他笔下之画,是我们看到的;我们同时还看到他那没有形诸笔墨的,画家梵高的精神之画。
B:13:46:14
伟大的创作者有着强大精神力量,精神凌驾一切事物之上。
A:13:49:49
是的。
现代诗歌不仅仅是如何写,而且是诗歌的精神本质决定把写什么与如何写搅拌到一起,它渴求甚至苛求自己,直接地把写什么与如何写,活生生地呈现于当下的文字,即意象。
B:13:53:09
!
A:13:53:23
精神要求直接,无间,无过渡,无桥梁;意象就是直接,但意象是过渡也是桥梁;这就是困扰诗人的所在。
所以现代诗人,往往撇开了罗敷身边的陪衬,
A:13:54:28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A:13:55:13
这句话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口中,就会变成:“啊,我的太阳!”
B:13:56:09
确实如此。
A:13:56:43
好,今天就聊到这里。
B:13:56:54
呵呵,好的。
B:13:57:04
耽误你中午休息了吧?
A:13:57:17
V(胜利的手势)
A:13:58:08
我得去后面拿充电器。晚上去科大,听柳传志报告。手机得充电带上。
A:13:58:18
8
B:13:58:12
好的 88
A:14:29:02
补充几句:
现代诗歌的悖论即是:与“狼”共舞。
它把写什么置于如何写之下。写什么变成对如何写的沉湎与着迷。手段凌驾于目的,手段成为一种艺术,一种流连与回味;手段使尽,目的也终结。一首诗的本质是写了什么,而一首诗的过程却是如何写!
这就像临流自照。假如流水是镜子,我们照镜子是目的,但我们消磨在镜子内外的时光已超越了照镜子的原初的意念。
希腊美少年留恋水中的倒影,迷恋自我的倒影,进而变成了河畔的水仙花,这就是诗歌,现代诗歌的本质和精神。(完)
【附录】
桃花对应什么?
——写于全椒县桃花节
就像一棵树长出两个枝丫
一枝叫同,一枝叫不同
它们开出两朵花:一朵叫人面,另一朵
叫桃花——很对称——很诗词
为了理想,你骑马远行
一条路走到底,终点在京城
青春与荣耀敌不过:叶落归根
很乡土的你,不忘人面桃花
时而吐出清凉的露水
含在你的嘴里,时而化作
一缕暖风,投入你的怀抱
因为有了期待,你无需攀折
就像所有的路都会分蘖出岔道
那里有一条遗憾的小径
表明你曾误入歧途,伤害
像荆棘——荒芜了多少行程
通向幸福的路只有一条
有花有果的路,不用招摇
一朵花投影:红颜的笑靥
一朵花投映:超越现实的天堂
在人生的路上,人们难免
寻寻觅觅;一会儿徘徊踌躇
一会儿东张西望;桃花含笑不语
猜猜看,你的心中,桃花对应了什么
2012年4月1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