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正文 |
水海
加入时间: 2007/03/14 文章: 12
|
时间: 2007-8-07 周二, 上午9:40 标题: 诗歌研究: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
|
|
永远的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朋友、著名戏剧家本·琼森(Benjamin Jonson,1572-1637)曾这样评价莎士比亚“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世纪”。从伊丽莎白时代到现在,关于莎士比亚的探讨始终不绝于耳,他的戏剧、他的诗歌、他的思想、他的生平……几乎和莎氏有关的所有问题都成为关注、挖掘的对象,人们着了魔一般对这位伟大诗人、戏剧家的一切进行猜测、研究。但正如歌德所讲,这是一个“说不完的莎士比亚”,正因为有关莎士比亚的生平后人知之甚少,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又是诗人在世时出版的唯一一部诗集,于是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研究之热烈、火爆可想而知。
对这样一部美丽而又伟大的诗集,人们除了赞叹它语言优美、思想深刻,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对诗人生平的考证上。对于那些莎士比亚狂热的崇拜者来说,“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无疑是接近诗人的最佳途径,英国19世纪“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说:“用这把钥匙,莎士比亚打开了自己的心扉”。自从1609年托马斯•索普(Thomas Thorpe)出版《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通称“第一四开本”,First Quarto)以来,人们对这部未经诗人同意而印行的“盗版”图书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印行之初的三十年里,这部诗集没有再版过,这和莎士比亚的戏剧比起来显得有些不可思议,其中原因有人认为是作者对未经授权而擅印自己的诗集感到非常愤怒;有人则认为是这些诗歌本身的内容(其中许多词句给人同性恋的联想)不为当时的社会所接受。对于后一种说法,最有力的支持莫过于约翰•本森(John Benson)在1640年出版的第二版《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对原作进行的改动,所有的诗歌都成了献给女性的爱情作品(诗集中人称代词均被改为女性),诗作的顺序被重新编排,八首诗被删除,有些诗甚至被合并成28行。当然这次出版没有取得成功,现在人们熟悉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仍是以第一版为基础参校而成的。
对于这样一位神秘而又伟大的人物、对于这样一部美丽而又令人费解的作品,人们当然会给予特别的关注,从18 世纪末这部诗集引起人们强烈的好奇至今,关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研究著作已经超过700部,相关的研究文章更是难以计数。这部诗集的研究文章仅次于莎氏名剧《哈姆雷特》,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将这部诗集当作诗人传记进行解读。
本文无意搅入诗人生平研究的漩涡中,除了力有不逮更主要是因为对于一位生平资料甚少的数世纪前的伟人,我们不可能得出最终的结论。所有关于诗人生平的研究都仅限于猜测,我更不愿意把一部诗集当作日记一般解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只是一部诗集而已,正如1623年莎氏全集“第一对开本”前言中致读者的话所讲:“读者,不要看他的影像,看他的书。”(Reader, look Not on his Picture, but his Book.)
一、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概述及本文背景:
(一)关于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llsonetto又名“商籁体”)最先产生于大约十三世纪意大利和法国交界的普罗旺斯民间,是一种歌唱和乐器伴奏的抒情小诗,那时候意大利的“西西里诗派”(Sicilian Slhool)诗人吸取了这种民间的艺术形式进行诗歌创作,这种题材逐渐格律化形成了“意大利式十四行诗” (Itlian Sonnet)。十四世纪的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创作了《歌集》,其中包括相互联系的十四行诗三百多首,以爱情为主要内容,这些彼特拉克十四行诗(Petrarchan Sonnet)为以后的创作确定了基本的内容模式:爱情主题。
1.十六世纪,英国诗人怀特(Sir Thomas Wyatt,1503-1542)将十四行诗由意大利引入英国(韵脚多为abba abba cddc ee),后来经萨雷(Henry Howard,Earl of Surrey,约1517-1547)改造成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格式(韵脚为 abab cdcd efef gg)。2.但这两人都没来得及将十四行诗发扬光大就离开了人世,怀特在伦敦塔里被关押了5年,获释后很快去世;萨利则死于断头台下。十四行诗的真正繁荣是在16世纪90年代,它是随着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高涨而达到高峰的。当时,英国诗人们十分喜欢这种诗体,因为它多采取连续性的组诗形式,紧凑集中,格律严谨。尤其是锡德尼德《阿斯特罗诽尔和斯黛拉》刊行问世之后,十四行诗体突然风行一时,成为英国最为流行的诗歌形式。当时追逐这种文学时尚的人很多,在1592年至1597年这5年间,英国共发表了2500多首十四行诗,这一时期写出但没有发表的诗歌数目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概述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创作不同于以往意大利式十四行诗和英国式十四行诗,除了采用三个四行韵段和一个联句的新形式(意大利式为一个八行段加一个六行段)之外,abab cdcd efef gg的韵脚也不同于彼特拉克式十四行诗。内容方面,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主要以爱情、美、时光为主题,但思想深度又大大超越前人。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一经写出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弗朗西斯·米尔斯(Francis Meres,1565-1647,英国作家)在《智慧女神的女管家》(Palladis Tamia,1598)曾提到“在亲密朋友当中流传的甜美的十四行诗”。然而当时的诗作只是在小范围中传抄而已, 1609年托马斯·索普(Thomas Thorpe)第一次出版《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通称“第一四开本”,First Quarto),而这个版本据说是未经莎士比亚本人同意私自印行的。1640年约翰·本森的改编版出现,并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标准版本,直到1780年,学者埃德蒙2马隆(Edmond Malone,1741-1812)才重新校订了十四行诗,使他们恢复了1609年第一四开本的原貌,而这次修订也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人们由此认为他是使莎士比亚恢复本来面目的最大贡献者,那些著名诗人如济慈、华兹华斯、叶芝、艾略特等读到的也是马隆版的诗集。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内容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朋友说”和“黑女郎说”,他们是马隆和斯蒂文斯在1780年提出的4.,之前,人们相信这些诗大部分献给女性(这应该与本森的修改有关)。对于诗歌的划分存在许多不同解释,普遍的看法是1-126首是诗人写给他的男朋友的,127-152首写给一位黑皮肤的女性,其他几首诗则被认为与主题无关的练笔之作。前126之中存在着一些长度相当的组诗。Robert Ellrodt的划分方法是:22-32(没有阴翳的爱),33-42 (双重背叛),43-52(夜的忧思和离别),54-65(不朽),66-77(死亡和堕落),78-86(争宠的诗人),87-96(疏远和离间), 97-108(爱的回归和加强)。
这154首诗作中,诗人极尽想象、直抒胸臆,使用最华丽、丰富的语言来颂扬男友和伟大的爱情。在诗人眼里,英俊的男友就是美的化身,“美、善、真,从来独立各擅其长/只在今朝,喜见三长共体同彰。”(105首辜正坤译)“对于我,俊友,你永远不会哀老/因为自从我的眼碰见你的眼/你还是一样美。”(104首梁宗岱译)。类似的诗章举不胜举,整部诗集都充满了这种对美的追求、赞美。虽然有些诗作也涉及社会的黑暗现实,但这种揭露也全是因为美被摧残、压抑而引发,我认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核心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对真、善、美的热烈颂扬。诗集中的人物、模糊的关系以及诗人的烦恼都是这一主题相关的形象而已,也许会有诗人生活的影子,但哪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能脱离作者的生活感悟呢?因此那些试图从十四行诗中挖掘诗人生活轨迹的做法不免幼稚可笑,正如桑普逊(Gorge Sampson)在他著名的《简明剑桥英国文学史》中所言“我们再次强调,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应该当成诗歌来读,而不是一个既不完美又不怎么合情合理的侦探故事。我们决不能忘记,这些诗的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剧作家。”
(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译本及目前研究简述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中文译本不少于十部,已知的13个译者中有6位翻译出完整的十四行诗集6.。其中比较流行的有梁宗岱译本、杨熙龄译本、梁实秋译本、屠岸译本等,其他著名翻译家如孙大雨、汴之琳等也翻译了其中许多著名诗篇,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完整的译本。这些学者们的翻译各有特色,梁宗岱译本严谨、质切;屠译流畅、浅近;杨熙龄则平直、入时。总的来说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翻译主要有三种风格,一是完全按照原诗韵律翻译,间行押韵,如梁实秋译本;另一种则略作修改,按国人习惯的韵律处理,比如辜正坤;第三种则完全不押韵,以求最大限度地表达原作的思想感情同4.。
由于本文所探讨的问题与翻译中的韵律关系不大,故除参考英文版原文外,还采用意译特色较重的梁宗岱、辜正坤、屠岸译本,期间如有需要则另附其他翻译相互比较参考,以求最准确地反映原诗意境。
目前对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评论和研究可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些人认为这些诗篇语言色情、风格庸俗根本不值一看如卡梅尔斯(G•Gamers)在 1799年出版的《为莎士比亚信奉者感到遗憾》中所表达的观点,他认为莎士比亚的诗朦胧不清、令人生厌,作品价值不高。与之相反,大多数著名诗人如柯勒律治、雪莱、济慈、歌德等都高度评价了十四行诗的价值。济慈说他常随身携带的三本书中就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目前我国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评论主要有:梁宗岱的《莎士比亚的商籁》;屠岸、钟祥等人的《关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扬周翰、周启付的《谈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王忠祥的《真、善、美的统一——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钱兆明的《评莎氏商籁诗的两个译本》;赵毅衡的《从<十四行诗>认识莎士比亚》等,除此以外专门论著就很少了。
总得来看,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研究主要来自不同的理论流派(历史学派、心理学派、结构主义等)和不同的研究视角。其中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诗集的传记性、诗歌主题和艺术力量、语言技巧及韵律方面。而这其中争议最大的还是传记分析与诗歌内容主题方面的研究,尤其从18世纪末开始,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对它的讨论愈发热烈,各学派、学者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得出的结论五花八门,不仅没有把问题搞清楚反而有越研究越复杂的趋势。赞叹他的人说: “我们找不到一位比他更优美的诗人;他的诗神缪斯充溢着优美的构思,并且像他本人一样,英勇豪迈地呐喊着。”(爱德蒙·斯宾塞);讨厌他的人说“我们没有重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及其著作的必要,因为国会所能制定的最强硬的法令,也不能强迫读者为其所用。”(史蒂文斯G·Stevens)
(四)本文的研究视角
经过几百年的研究、考证,如今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已经有了大量的从各种角度论述的著作。本文所探讨的内容也不算新鲜话题,无非试图将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的结构特征与诗歌内容联系考察而已。因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韵律和结构决定了每首诗歌的最后两行必定为诗作最重要的语句,故而很多名言警句都从这里产生。辜正坤先生就说“莎士比亚在运用这个诗体时,极为得心应手……而其最擅长的是最后两行诗,往往构思奇诡,语出惊人,既是全诗的点睛之作,又自成一联警语格言”同4.
在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长期读颂过程中,我发现每一首诗的完整性或着力点大多都在最后两行,很大一部分十四行诗的真正意思就是由这最后两行表达的。对这两行诗句的集中考察分析,有助于我们今后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并深入地了解这种诗体和内容间的紧密联系。希望凭借本文能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有更新的认识。
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点睛之句分析
(一)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的诗节关系分类
意大利式十四行诗由两段即一个八行组、一个六行组(诗节)构成,莎士比亚将其改造,成为三个四行组(诗节)和一个两行组(诗节)的形式。除此以外,三个四行组(诗节)都用交韵(即隔行换韵),最后的两行组(诗节)则是一个对偶句。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十四行诗传入英国后不再歌唱,但十四行诗最初即是用于歌唱的歌词,其中必然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十七世纪晚期在意大利兴起的奏鸣曲(sonata)即是与十四行诗相应的音乐形式,它可分为三个部分:呈示部(exposition)、发展部(development)、再现部(recapitulation),以及可能灵活出现的尾声7.。这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形式完全相应,配以严格的格律要求,十四行诗的音乐美也就不言自明了。
莎氏十四行诗的结构特征必然要求内容安排的相应调整,整部诗集绝大部分诗歌都是以三个四行组来划分段落的,以第49首来看:
XLIX
Against that time, if ever that time come,
When I shall see thee frown on my defects,
When as thy love hath cast his utmost sum,
Called to that audit by advis'd respects;
Against that time when thou shalt strangely pass,
And scarcely greet me with that sun, thine eye,
When love, converted from the thing it was,
Shall reasons find of settled gravity;
Against that time do I ensconce me here,
Within the knowledge of mine own desert,
And this my hand, against my self uprear,
To guard the lawful reasons on thy part:
To leave poor me thou hast the strength of laws,
Since why to love I can allege no cause. 四九
为抵抗那一天,要是终有那一天,
当我看见你对我的缺点蹙额,
当你的爱已花完最后一文钱,
被周详的顾虑催去清算账目;
为抵抗那一天,当你像生客走过,
不用那太阳——你眼睛——向我致候,
当爱情,已改变了面目,要搜罗
种种必须决绝的庄重的理由;
为抵抗那一天我就躲在这里,
在对自己的恰当评价内安身,
并且高举我这只手当众宣誓,
为你的种种合法的理由保证:
抛弃可怜的我,你有法律保障,
既然为什么爱,我无理由可讲。
(梁宗岱译)
很明显,诗歌是并列的,三个四行组都以”Against that time”开头,每组都包含相对独立而又层层递进的语义,对这首诗的意思屠岸先生的解释如下“诗人恐怕他爱友将来不再爱他,于是预先准备迎接这不幸的到来,用这种方法:警告自己不配承受他爱友的爱,这样,他爱友将来如有摈弃诗人的行为,也可以算是合法的了。(举手指证人在法庭上的一种行动)”8.
这里,最后两行诗句作为前一段意思的延伸,成为了诗人假设被爱人抛弃后的安慰理由,同时又是对诗人与爱友关系的一种总结。在诗人的感情中,爱友对他们的关系拥有完全的控制力,而诗人则显得怯懦、软弱,无力抗拒爱友的任何决定。如此的软弱感觉正是身处热恋中的人共有的,明知自己被束缚、羁绊,但偏偏缺少反抗的力量。最后只能无奈地叹道:” Since why to love I can allege no cause.”毫无理由的屈服,这才是真正的被爱情所俘。最后一句无疑是诗人发自内心的哀叹,也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归根结底诗人在本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就是那样一种欲罢不能又脆弱痛苦的无奈之情。
除了第49首明显地展示出十四行诗的形式特征以外,其他大部分诗作虽没有明确地作三段式区分,但在诗歌意义层面也都体现出类似地结构特征,如第97首
XCVII
How like a winter hath my absence been
From thee, the pleasure of the fleeting year!
What freezings have I felt, what dark days seen!
What old December's bareness everywhere!
And yet this time removed was summer's time;
The teeming autumn, big with rich increase,
Bearing the wanton burden of the prime,
Like widow'd wombs after their lords' decease:
Yet this abundant issue seemed to me
But hope of orphans, and unfathered fruit;
For summer and his pleasures wait on thee,
And, thou away, the very birds are mute:
Or, if they sing,'tis with so dull a cheer,
That leaves look pale, dreading the winter's near. 九七
离开了你,日子多么像严冬,
你,飞逝的流年中唯一的欢乐!
天色多阴暗!我又受尽了寒冻!
触目是龙锺腊月的一片萧索!
可是别离的时期恰好是夏日;
和膨胀着累累的丰收的秋天,
满载着青春的淫荡结下的果实,
好像怀胎的新寡妇,大腹便便:
但是这累累的丰收,在我看来,
只能成无父孤儿和乖异的果;
因夏天和它的欢娱把你款待,
你不在,连小鸟也停止了唱歌;
或者,即使它们唱,声调那么沉,
树叶全变灰了,生怕冬天降临。
(梁宗岱译)
诗歌并没有采用并列的语句书写,但第二、三个四行组的开头都采用了转折语气的词” yet”,这从意义上就自然地划分出段落。不同之处在于此诗的中心句不是最后两行,而是开头两句:” How like a winter hath my absence been/From thee, the pleasure of the fleeting year!”辜译为:“你是这飞逝年华中的快乐与期盼,一旦离开了你,日子便宛若冬寒”因为辜译采用了中国人习惯的韵式,故读起来更符合国人口味,显得文意较浓。
要说明的是,像本诗这样没有将中心句放在结尾处的十四行诗在整部诗集中所占比例不超过15首,且绝大部分存在于后30首中即送给黑肤女郎的那部分。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尽情抒写描绘了一个美丽英俊的少年形象,而他正是诗人所歌颂、追求的真、善、美之化身。这样的内容与本身富于音乐美的十四行诗相结合必然会产生无数动人心魄的妙笔箴言,他们大多又出现在十四行诗的最后两行。这个现象应为每个研究十四行诗的人所注意。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的形式决定了它的最后两句必定要统领全诗,每一首无论内容如何,诗人歌颂的重心都将倾向于在最后予以表达张扬。我们从诗集中随便挑选一些语句就可明显地感受到,比如“你也一样,美丽可爱的‘少年人’/当色去香空,我的诗会提炼出你的纯精。”(54首);“但我的诗章将逃过时间的毒手/讴歌你的美德,越千年而不朽”(第60首);“这样就不怕聪明人看透你的哀怨/在我死后拿我作把柄来把你寻开心”(第71首);“看到了这一切,你的爱会更加坚贞/爱我吧,我在世的日子已不会太久”(第73首);“你将对你美的祝福加以咒诅:/太爱人赞美,连美也变成庸俗”(第84首);“好一场春梦里与你情深意浓/梦里王位在,醒觉万事空”(第87首)类似的诗句在诗集中比比皆是,此处不再多举。
由上面可以看到,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的最后两行有着特殊的意义,从整部诗集来看诗节间的关系可以粗略作如下划分:
1、 问答类:
诗集中属于此类的只有两首,为第4首、第65首,试举如下:
IV
Unthrifty loveliness, why dost thou spend
Upon thy self thy beauty's legacy?
Nature's bequest gives nothing, but doth lend,
And being frank she lends to those are free:
Then, beauteous niggard, why dost thou abuse
The bounteous largess given thee to give?
Profitless usurer, why dost thou use
So great a sum of sums, yet canst not live?
For having traffic with thy self alone,
Thou of thy self thy sweet self dost deceive:
Then how when nature calls thee to be gone,
What acceptable audit canst thou leave?
Thy unused beauty must be tombed with thee,
Which, used, lives th' executor to be.
LXV
Since brass, nor stone, nor earth, nor boundless sea,
But sad mortality o'ersways their power,
How with this rage shall beauty hold a plea,
Whose action is no stronger than a flower?
O! how shall summer's honey breath hold out,
Against the wrackful siege of battering days,
When rocks impregnable are not so stout,
Nor gates of steel so strong but Time decays?
O fearful meditation! where, alack,
Shall Time's best jewel from Time's chest lie hid?
Or what strong hand can hold his swift foot back?
Or who his spoil of beauty can forbid?
O! none, unless this miracle have might,
That in black ink my love may still shine bright. 四
俊俏的浪子,为什么把你那份
美的遗产在你自己身上耗尽?
造化的馈赠非赐予,她只出赁;
她慷慨,只赁给宽宏大量的人。
那么,美丽的鄙夫,为什么滥用
那交给你转交给别人的厚礼?
赔本的高利贷者,为什么浪用
那么一笔大款,还不能过日子?
因为你既然只和自己做买卖,
就等于欺骗你那妩媚的自我。
这样,你将拿什么账目去交代,
当造化唤你回到她怀里长卧?
你未用过的美将同你进坟墓;
用呢,就活着去执行你的遗嘱。
六五
既然铜、石、或大地、或无边的海,
没有不屈服于那阴惨的无常,
美,她的活力比一朵花还柔脆,
怎能和他那肃杀的严重抵抗?
哦,夏天温馨的呼息怎能支持
残暴的日子刻刻猛烈的轰炸,
当岩石,无论多么么险固,或钢扉,
无论多坚强,都要被时光熔化?
哦,骇人的思想!时光的珍饰,
唉,怎能够不被收进时光的宝箱?
什么劲手能挽他的捷足回来,
或者谁能禁止他把美丽夺抢?
哦,没有谁,除非这奇迹有力量:
我的爱在翰墨里永久放光芒。
(梁宗岱译)
两首诗形式相似,前部分诗人不断地提问,最后两行则以感叹的口吻回答了上文。由于前文均为提问,故整首诗的中心和诗人的感情都集中在最后两行,相对于整部诗集其他152首诗歌来说,这种形式算得上另类了。
2、转折类
属于此类的诗歌共11首,为第20、25、28、29、30、33、34、78、127、130、133首。现只举第30首说明:
XXX
When to the sessions of sweet silent thought
I summon up 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
I sigh the lack of many a thing I sought,
And with old woes new wail my dear time's waste:
Then can I drown an eye, unused to flow,
For precious friends hid in death's dateless night,
And weep afresh love's long since cancell'd woe,
And moan the expense of many a vanish'd sight:
Then can I grieve at grievances foregone,
And heavily from woe to woe tell o'er
The sad account of fore-bemoaned moan,
Which I new pay as if not paid before.
But if the while I think on thee, dear friend,
All losses are restor'd and sorrows end. 三○
当我传唤对已往事物的记忆
出庭于那馨香的默想的公堂,
我不禁为命中许多缺陷叹息,
带着旧恨,重新哭蹉跎的时光;
于是我可以淹没那枯涸的眼,
为了那些长埋在夜台的亲朋,
哀悼着许多音容俱渺的美艳,
痛哭那情爱久已勾消的哀痛:
于是我为过去的惆怅而惆怅,
并且一一细算,从痛苦到痛苦,
那许多呜咽过的呜咽的旧账,
仿佛还未付过,现在又来偿付。
但是只要那刻我想起你,挚友,
损失全收回,悲哀也化为乌有。
(梁宗岱译)
诗人记起了许多过去的伤心事,以及许多死去了的可贵的友人,但当他想到了他所爱的人时,一切痛苦都得到了补偿。这种在结尾转折或含有转折意味的诗作多为前部分铺垫、陈述,结尾处感叹、抒情,比如“但造化造你既专为女人愉快/我占有,而她们享受,你的爱。”(第20首)“可是,我敢指天发誓,我的爱侣/胜似任何被捧作天仙的美女。”(第130首)等。
需要补充的是,莎士比亚在使用转折的形式时并不是仅从意义上所相反的结束,如果那样的话,这几首十四行诗就显得过于简单,前面的十二行也会失去丰富的内涵仅仅成为结尾两句抒情的铺垫。事实上,虽然诗人强调的是结尾两行的内容,但前部分的叙述同样着力浓厚,伤情、痛苦都描摹得极为真实动人,优美的语言处处展现了诗人心中的感情。有时候人们反而会更加注意前部分的叙述,对于最后的诉说反而显得不太在意,这也是部分学者认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写作是为了寻求伊丽莎白女王庇护的一个原因。
3、并列类
此类诗作包括第49、64、67、73四首诗歌,前文所举第49首即是其中之一,此处试举第64首分析:
LXIV
When I have seen by Time's fell hand defac'd
The rich proud cost of outworn buried age;
When sometime lofty towers I see down-raz'd,
And brass eternal slave to mortal rage;
When I have seen the hungry ocean gain
Advantage on the kingdom of the shore,
And the firm soil win of the watery main,
Increasing store with loss, and loss with store;
When I have seen such interchange of state,
Or state itself confounded to decay;
Ruin hath taught me thus to ruminate
That Time will come and take my love away.
This thought is as a death which cannot choose
But weep to have that which it fears to lose. 六四
当我眼见前代的富丽和豪华
被时光的手毫不留情地磨灭;
当巍峨的塔我眼见沦为碎瓦,
连不朽的铜也不免一场浩劫;
当我眼见那欲壑难填的大海
一步一步把岸上的疆土侵蚀,
汪洋的水又渐渐被陆地覆盖,
失既变成了得,得又变成了失;
当我看见这一切扰攘和废兴,
或者连废兴一旦也化为乌有;
毁灭便教我再三这样地反省:
时光终要跑来把我的爱带走。
哦,多么致命的思想!它只能够
哭着去把那刻刻怕失去的占有。
(梁宗岱译)
虽然并列形式的诗作在诗集中数量很少,但篇篇精彩,均为名作。第64首即是如此,诗人感叹“高楼台倒,赤钢腐烂,海陆会盈亏变换,时间也会夺去爱友,想到这个诗人就战栗痛苦,一如面对着死神似的。但诗人执着于爱,他抓住自己的爱友,抵抗死之袭来。”(屠岸)对爱友的热切、对时光的无奈、对美的留恋均是诗人时刻为之忧心烦恼的人生困扰,这不仅仅是诗人的个人感情,每一个生而为人者都会面对如此地矛盾、痛苦,诗人将他们完美地再现出来,这正是莎士比亚作品历代不衰的根本原因。
4、总结类
上面所说的三类划分在诗集中均较为明显,切数量有限,余下的两类则数量庞杂,这里只列出典型的诗作。总结类的诗作基本是以最后两行作为全诗主题的结语出现的,数量大概40首左右。典型的如第8、10、12、14、15、18、19、22、 23、35、38、40、50、57、68、75、81、98、101、113、119、132、137、140首等。这里试举第12首:
XII
When I do count the clock that tells the time,
And see the brave day sunk in hideous night;
When I behold the violet past prime,
And sable curls, all silvered o'er with white;
When lofty trees I see barren of leaves,
Which erst from heat did canopy the herd,
And summer's green all girded up in sheaves,
Borne on the bier with white and bristly beard,
Then of thy beauty do I question make,
That thou among the wastes of time must go,
Since sweets and beauties do themselves forsake
And die as fast as they see others grow;
And nothing 'gainst Time's scythe can make defence
Save breed, to brave him when he takes thee hence. 一二
当我数着壁上报时的自鸣钟,
见明媚的白昼坠入狰狞的夜,
当我凝望着紫罗兰老了春容,
青丝的卷发遍洒着皑皑白雪;
当我看见参天的树枝叶尽脱,
它不久前曾荫蔽喘息的牛羊;
夏天的青翠一束一束地就缚,
带着坚挺的白须被舁上殓床;
于是我不禁为你的朱颜焦虑:
终有天你要加入时光的废堆,
既然美和芳菲都把自己抛弃,
眼看着别人生长自己却枯萎;
没什么抵挡得住时光的毒手,
除了生育,当他来要把你拘走。
(梁宗岱译)
诗人再度宣述时间的毁灭一切的力量,但指出:只有生儿育女能够抵挡时间那切割一切的镰刀。最后两行是以结论式的劝诫出现的,而这部诗集中的前17首被普遍认为是诗人劝诫爱友结婚生子的作品,如此,这类结论式的结尾方式在诗作中就体现得较为明显。同时,十四行诗的最后两行本身就容易写成全诗的结语,这样的作品数量众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5、顺承类
这类诗歌所占比重最大,大概一般的十四行诗都属于此种类型,诗歌由开头提出问题或铺设背景,缓缓推进、层层深入,到最后两行自然结束,浑然一体、结构完整。诗人经常在打比方、述衷情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手法,有时最后两行不是独立的句子他们与之前的诗句有着明显的逻辑联系,比如第146首:
CXLVI
Poor soul, the centre of my sinful earth,
(???) these rebel powers that thee array,
Why dost thou pine within and suffer dearth,
Painting thy outward walls so costly gay?
Why so large cost, having so short a lease,
Dost thou upon thy fading mansion spend?
Shall worms, inheritors of this excess,
Eat up thy charge? Is this thy body's end?
Then soul, live thou upon thy servant's loss,
And let that pine to aggravate thy store;
Buy terms divine in selling hours of dross;
Within be fed, without be rich no more:
So shall thou feed on Death, that feeds on men,
And Death once dead, there's no more dying then. 一四六
可怜的灵魂,万恶身躯的中心,
被围攻你的叛逆势力所俘掳,
为何在暗中憔悴,忍受着饥馑,
却把外壁妆得那么堂皇丽都?
赁期那么短,这倾颓中的大厦
难道还值得你这样铺张浪费?
是否要让蛆虫来继承这奢华,
把它吃光?这可是肉体的依皈?
所以,灵魂,请拿你仆人来度日,
让他消瘦,以便充实你的贮藏,
拿无用时间来兑换永欠租期,
让内心得滋养,别管外表堂皇:
这样,你将吃掉那吃人的死神,
而死神一死,世上就永无死人。
(梁宗岱译)
这是诗人对黑肤女郎的一段告白,屠岸先生的解读为“这里诗人在向灵魂(精神)说话,他指出豢养与装饰肉体是愚蠢的,因为肉体很快就会灭亡:相反地,应该使灵魂健壮繁茂,以克服死亡……第13,14行:撤除肉体(即将死亡的东西)的食物,使它消瘦,也就是减少死神的食物(肉体),这样你(灵魂)就能“吃” 死神,死神死了,对于你无能为力了,你就能永生。”
诗人大多数时候并不是有意地遵循某种模式写作,在严格符合格律的基础上诗人的笔触天马行空、运笔自如,诗中无所不包的意象、概念就是证明。于是,随性所至的顺承结构也就最为常用了。这类诗作形式灵活、意蕴丰富,许多时候很难用类型规范比较,所以对于那些没有明显结构特征的诗作我都归入此类,读者在阅读中自己慢慢体会才是正理。这其中的精妙之笔数不胜数,略举如下:
“Make thee another self for love of me/That beauty still may live in thine or thee.”
“另造一个你吧,你若是真爱我/让美在你儿子或你身上永活。”(第10首)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这诗将长存,并且赐给你生命。”(第18首)
“O! learn to read what silent love hath writ:/To hear with eyes belongs to love's fine wit.”
“请学会去读缄默的爱的情书/用眼睛来听原属于爱的妙术。”(第23首)
“For thy sweet love remembered such wealth brings/That then I scorn to change my state with kings.”
“一想起你的爱使我那么富有/和帝王换位我也不屑于屈就。”(第29首)
“His beauty shall in these black lines be seen,/And they shall live, and he in them still green.”
“他的丰韵将在这些诗里现形/墨迹长在,而他也将万古长青。”(第63首)
“For fear of which, hear this thou age unbred:/Ere you were born was beauty's summer dead.”
“颤栗吧,未来的时代,听我呼吁/你还没有生,美的夏天已死去。”(第104首)
……
(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最后两行与诗作主题
对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主题,人们普遍认为诗人歌颂了美好的友情、爱情以及对真、善、美的颂扬,这样总结当然没错,但对于笔触细腻、感情充盈的整部十四行诗集来讲如此的划分略显简单。诗作大部分是以对话形式完成的,诗中的“我”及借“我”之口出现的男友、黑肤女郎、诗敌9.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人际互动的痕迹,往往是男友受到诗敌的赞颂或黑肤女郎与男友共同背叛了诗人之类的事情发生,然后诗人有针对地抒情。这样的内在情节使得整部诗集具有了双重的结构特征,一方面是诗集中的戏剧情节特征;另一方面是诗人心理活动以及感情的宣泄。
因此,我们在分析诗歌的过程中不能单纯、表面地用宏大抽象的概念来总结主题,而要在诗歌的语境之内考察诗人所述、内心所想。从这点出发,我认为诗歌的最后两行(包括少量主题句)恰恰是准确了解诗人内心与诗歌主题的最佳途径,通过这种考察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诗集的主题以及衔接变化的规律。
1、第1至17首的尾句
这一部分是诗集的开端,诗人在诗中规劝美丽的男朋友早日结婚生子,好延续自己的美给后代。我从中选出较具代表性的结尾句加以分析:(辜正坤译除说明外下文皆同)
“Pity the world, or else this glutton be/To eat the world's due, by the grave and thee.”
“可怜这个世界吧,你这贪得无厌之人/不留遗嗣在人间,只落得萧条葬孤坟”(1)
“Make thee another self for love of me/That beauty still may live in thine or thee.”
“你若是真爱我,就另造一个你/好让美借你或你的后代永葆青春”(10)
“And nothing 'gainst Time's scythe can make defence/Save breed, to brave him when he
“所以没有什么能挡住时间的镰刀/除非你谢世之后留下了儿郎”(12)
“Or else of thee this I prognosticate:/Thy end is truth's and beauty's doom and date.”
“要不然我就会这样给你算命/你的死期也就是真与美的墓门”(14)
“And all in war with Time for love of you,/As he takes from you, I engraft you new.”
“为了与你相爱,我将向时间提出宣战/它使你枯萎,我令你移花接木换新装”(15)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几个典型的主题:1、美的延续;2、时间的可怕;3、世界缺少了美将会变得丑陋、可怜;诗人在每首诗中所极力张扬的主题和抒发的情感都会在结尾句中再现、加强,所以对诗歌结尾的考察必然会成为诗歌主题分析的最有效途径。由于诗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在本部分中看到的诗歌主题也将是贯穿整部诗集的主题,这经过对原文的验证后将很容易得到证明。因为本文的注意力主要在尾句的分析上,故不再对诗歌主题进行详细分析。
2、第18至32首的尾句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只要人口能呼吸,人眼看得清/我这诗就长存,使你万世流芳”(18)
“Yet, do thy worst old Time: despite thy wrong,/My love shall in my verse ever live young.”
“时光老头呵,凭你展淫威、施强暴/有我诗卷,我爱人便韶华常驻永不调”(19)
“O! learn to read what silent love hath writ:/To hear with eyes belongs to love's fine wit.”
“哦,请用眼听爱的智慧发出的清响/请学会去解读沉默之爱写下的诗章”(23)
“Then happy I, that love and am beloved,/Where I may not remove nor be removed.”
“而我,多幸福,既被人爱又能爱人/我坚定,别人也休想动摇我一分”(25)
我们可以从上面再次看到诗人对时间无常的痛恨,除此之外我们又能体会到诗人对坚贞爱情的颂扬,并提出用诗来保存美。这是诗歌的主题,同时更反映了诗人心底的愿望,由诗人在现实生活的磨砺中生发而来,充满了对人类的关怀、显露出人性在诗中的回归。值得一提的是,第29首与其他稍有不同,它的感情更加充沛、内涵更深刻,现举全诗如下:
XXIX
When in disgrace with fortune and men's eyes
I all alone beweep my outcast state,
And trouble deaf heaven with my bootless cries,
And look upon myself, and curse my fate,
Wishing me like to one more rich in hope,
Featured like him, like him with friends possessed,
Desiring this man's art, and that man's scope,
With what I most enjoy contented least;
Yet in these thoughts my self almost despising,
Haply I think on thee, and then my state,
Like to the lark at break of day arising
From sullen earth, sings hymns at heaven's gate;
For thy sweet love remembered such wealth brings
That then I scorn to change my state with kings.
二九
面对命运的抛弃,世人的冷眼,
我唯有独自把飘零的身世悲叹。
我曾徒然地呼唤聋耳的苍天,
诅咒自己的时运,顾影自怜。
我但愿,愿胸怀千般心愿,
愿有三朋六友和美貌之颜;
愿有才华盖世,有文采斐然,
唯对自己的长处,偏偏看轻看淡。
我正耽于这种妄自菲薄的思想,
猛然间想到了你,顿时景换情迁,
我忽如破晓的云雀凌空振羽,
讴歌直上天门,把苍茫大地俯瞰。
但记住你柔情招来财无限,
纵帝王屈尊就我,不与换江山。
(辜正坤译)
这首诗句句优美,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典范之作,单看这首诗就有说不尽的妙处,先抑后扬的手法使得最后两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感染力,这样的诗可以令每一位读者被诗人的才情感动。全诗开头讲述了诗人的不幸,同时又暗示了社会的黑暗,诗人在如此的环境下仍然心比天高,保持着自己对生活的无限憧憬,但这些都无法与诗人的爱友相比,在他面前,诗人的理想、生命的前途都因他而改头换面,一切前途的黯淡都变得无比光明、生机勃勃。这正是诗人心目中最珍贵的珍宝,纵是帝王的江山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屠岸先生曾评论这首诗是“歌颂友谊的极端真挚热诚,成为古往今来歌颂友谊的杰作之一……几乎没有一个英国诗歌选本不选,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从这部分的尾句和一些名句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诗人所赞颂的除了前部分主题以外又多了:1、坚贞的爱情;2、伟大的友谊;3、诗人生活的感悟(用诗来保存美);4、黑暗现实的厌恶;这种利用尾句来分析主题的方法能更加切合诗歌的语境,从而得出更恰切的结论。
3、第33至53首的尾句
“Yet him for this my love no whit disdaineth;/Suns of the world may stain when heaven's sun staineth.”
“然而我对他的爱心并不稍稍有减/天上的太阳会暗,人世的更理所当然。”(33)
“Ah! but those tears are pearl which thy love sheds,/And they are rich and ransom all ill deeds.”
“但是,唉,你流出的情泪是颗颗明珠/价值连城,使你的一切罪恶获得救赎。”(34)
“And that thou teachest how to make one twain,/By praising him here who doth hence remain.”
“使我借机在此将远方的人儿歌吟、呵,别离,你又将何等令我伤魂!”(39)
“And yet, love knows it is a greater grief/To bear love's wrong, than hate's known injury.
Lascivious grace, in whom all ill well shows,/Kill me with spites yet we must not be foes.”
“然而爱是明白的;忍受爱的屈从俯就/要比忍受恨的公开伤害更令人忧愁。
可人的风流啊,连你的恶行都成了美德/咬杀我吧,但我们绝不成为冤家对头。”(40)
“All days are nights to see till I see thee,/And nights bright days when dreams do show thee me.”
“看不到君颜,每一个白日都如黑夜阴晦/夜夜成了白天,因为只在梦里我们才相会”(43)
“In all external grace you have some part,/But you like none, none you, for constant heart.”
“大千世界的妩媚无不与你相通/说起忠诚守节,却无人与你相同”(53)
从诗歌的情节来看,这一部分中诗人遭遇了爱友的背叛,然后诗人在痛苦中离开了爱友。虽然情节轮廓非常清晰,但我们对细节却无从了解,只知道诗人的爱友被另外一个女人抢走,而这个女人也与诗人相识。背叛和思念是这组诗最突出的两个主题,但与常人不同,诗人面对爱友的背叛虽然痛苦,却没有选择仇恨,而是原谅的爱友。从第40首可以看出,虽然这种选择让诗人更加痛苦,但诗人仍深爱着对方,宁可自己去死也不愿与爱友为敌。通常人遇到爱人的背叛往往选择仇恨,而鄙视诗人这种做法,认为这是懦弱的表现。但诗人却无惧世人的目光,仍坚持自己的信念,在我看来这种为爱而不顾一切都做法才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历百代而不衰的根本原因,只有抛弃世俗的看法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才能冲破时代的局限由一个世纪而至世世代代。
这组诗歌感情强烈真挚,紧紧抓住人类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与其说诗人颂扬的主题是背叛与思念,不如说诗人张显的是“原谅”与“真爱”,诗人为爱而奋不顾身的勇气足以原谅一切背叛、消灭一切仇恨,这正是人性的伟大与光辉所在。
4、第54至86首的尾句
“And so of you, beauteous and lovely youth,/When that shall vade, my verse distills your truth.”
“你也一样,美丽可爱的‘少年人’/当色去香空,我的诗会提炼出你的纯精”(54)
“And yet to times in hope, my verse shall stand/Praising thy worth, despite his cruel hand.”
“但我的诗章将逃过时间的毒手/讴歌你的美德,越千年而不朽”(60)
“Tis thee, myself, that for myself I praise,/Painting my age with beauty of thy days.”
“为你也为我自己我把你称赞/好用你的青春之美点缀我的衰年”(62)
……
The ornament of beauty is suspect,
……
If some suspect of ill masked not thy show,
Then thou alone kingdoms of hearts shouldst owe. ……
世人的猜忌无异是美人的装饰,
……
倘若恶意的猜忌遮掩不住你的真相,
那你独自一人将拥有多少心灵之邦。
(70)
“The worth of that is that which it contains,/And that is this, and this with thee remains.”
“我这微躯所值全赖有内在之魂/忠魂化诗句,长伴你度过余生”(74)
“Then if he thrive and I be cast away,/The worst was this, my love was my decay.”
“他日里,假如是他得宠我遭放/最坏不过此下场:我爱使我亡”(80)
“You to your beauteous blessings add a curse,/Being fond on praise, which makes your praises worse.”
“你该对你美丽的祝福加以诅咒/爱听恭维,恭维的价值就会降低”(84)
以上诗句反复证明了诗人对爱友的热切真情,他怕时间的魔爪扯破美人的玉颜;怕爱友的娇纵选错真爱的对象;怕美被小人的恭维、恶意的中伤所污染。纵使被冷落、误会也毫不犹豫、绝不退缩,诗人一方面坦率地承认自己在爱情中的软弱与无奈,另一方面又显示出维护美的无比勇敢、强大信心。
5、第87至126首的尾句
“Thus have I had thee, as a dream doth flatter,/In sleep a king, but waking no such matter.”
“好一场春梦里与你情深意浓/梦里王位在,醒觉万事空”(87)
“And other strains of woe, which now seem woe,/Compared with loss of thee, will not seem so.”
“其它各类忧伤尽管也像忧伤/但和失掉你相比不过小事一桩”(90)
“For sweetest things turn sourest by their deeds;/Lilies that fester, smell far worse than weeds.”
“再香的东西一旦变质就臭不可闻/百合花一旦腐朽就比野草还可恨”(94)
“Or, if they sing,'tis with so dull a cheer,/That leaves look pale, dreading the winter's near.”
“他们即便启开歌喉,只吐出声声哀怨/使绿叶疑隆冬将至,愁色罩苍颜”(97)
“Give my love fame faster than Time wastes life,/So thou prevent'st his scythe and crooked knife.”
“快,趁我残生未了,使我爱名远扬/我就再也不怕无常横剑刈老除衰”(100)
“Fair, kind, and true, have often lived alone,/Which three till now, never kept seat in one.”
“美、善、真,从来独立各擅其长/只在今朝,喜见三长共体同彰”(105)
“Finding the first conceit of love there bred,/Where time and outward form would show it dead.”
“尽管时光与外貌难遮爱的死相/那最初的一缕爱叶却永远不会枯黄”(108)
“You are so strongly in my purpose bred,/That all the world besides methinks y'are dead.”
“你如此深深地扎根在我心底/我想,除了你,全世界都已死去”(112)
“This I do vow and this shall ever be;/I will be true despite thy scythe and thee.”
“我现在立下重誓并且永无反悔/管你的镰刀多锋利我将万古忠贞”(123)
这部分的诗作包含了较丰富的情节性,先是诗人与爱友的疏远,虽然饱受思念之苦但诗人仍离开了爱友并指出爱友的风流(87-96),之后他们和解了,感情变得更加深厚(97-109),但好景不长,诗人的地位卑微受到了冷遇,诗人于是结识了无聊的朋友再次与爱友变得疏远,人们不满诗人对朋友的忠诚,诗人开始为自己辩护(110-126)。
诗人在诗歌中倾诉烦恼,指出外表的美与内心的美是一致的(94);真、善、美的统一才是生命最永恒的主题(105),第105首被许多研究者公认为整部诗集的总结,是莎士比亚的思想核心。这部分是诗集中献给男友的最后诗歌,诗人反复吟唱的就是美的永恒与爱的忠贞。任时光如何无情也抵挡不了人间那最美、最真的感情,人也借助美和艺术而获得永生!
6、第127至154首的尾句
“Yet so they mourn becoming of their woe,/That every tongue says beauty should look so.”
“然而他们浑然一体的哀容与哀心/却又众口一词:惟真美才如此相称”(127)
“All this the world well knows; yet none knows well/To shun the heaven that leads men to this hell.”
“唉,普天下谁不知这般儿歹症候/却避不得偏往这通阴曹的天堂路儿上走”(129)
“Now this ill-wresting world is grown so bad,/Mad slanderers by mad ears believed be.
That I may not be so, nor thou belied,/Bear thine eyes straight, though thy proud heart go wide.”
“而今这附逆助恶的世界已坏到了头/疯耳朵偏能与疯谎言和睦共处。
要我不疯狂,你也不遭到诽谤/你要正眼看人,纵心里男盗女娼。”(140)
“For I have sworn thee fair, and thought thee bright,/Who art as black as hell, as dark as night.”
“可怜我曾坚信你美色光彩灿烂/到头来你却暗若夜晚、黑如阴间”(147)
“O cunning Love! with tears thou keep'st me blind,/Lest eyes well-seeing thy foul faults should find.”
“啊,狡诈的爱,你用泪水遮住我的视线/只怕亮眼会把你丑陋的真相看穿”(148)
诗集从127-152首通常被认为写给一位黑皮肤女性,她生性轻佻、行为随便,虽然与诗人保持着情人关系,但又爱上了诗人的青年朋友(很可能就是前文的美丽青年),同时她还有丈夫(152)。诗人无法自拔地陷入了复杂的三角关系,心中烦恼、忧愁,但诗人还是理想地赞颂着女郎,在当时社会,黑色不是公认的美丽的颜色,但只要天生自然的东西在诗人眼中就是美的(127)。另外,第129首也值得我们注意,这首诗以欲望为内容,诗人坦率地讲出爱欲的恶处:损精、耗神、阴谋、狠毒都是与爱欲无法分离的。诗人毫不掩饰自己对爱欲的厌恶,直斥为”leads men to this hell.”但结尾处却无可奈何地说” none knows well to shun the heaven”。因为黑肤女郎的轻佻,诗人在这部分经常提到丑恶,他清楚地看到了女郎的背叛,但却无法生起仇恨的念头,到头来发觉自己竟因对方的缺陷而爱得更深,于是这爱便也是值得称赞的了。(150)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心中灵与肉的交战,有时明知罪恶的事情也会难以自制地被吸引,这是人类的本性之一。
从以上的粗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丰富深刻的主题,通过对诗歌最后两行的考察可以更加明显地感受到诗人强烈地感情、深刻的思想。屠岸先生曾说“……这部诗集乍一看来,确会给人单调的感觉。……总是离不开时间、友谊或爱情、艺术(诗)。但是……它们决不是千篇一律的东西。它们所包含的,除了强烈的感情外,还有深邃的思想。那思想,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思想一起,形成一股巨流,汇入了人文主义思潮汇集的海洋,同当时最进步的思想一起,形成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民主思想的最高水位。”10.
三、跨越时代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无论你是否赞同诗作的主题、无论你是否接受诗人的观点,你都无法否认诗篇的伟大。十四行诗在莎士比亚之前已经过无数人的创作、完善,只有到了莎士比亚手中才变得如此精妙、辉煌。是什么令这部诗集具有了如此魔力?被誉为诗人之魁的爱德蒙•斯宾塞也不得不叹服地说:“我们找不到一位比他更优美的诗人;他的诗神缪斯充溢着优美的构思,并且像他本人一样,英勇豪迈地呐喊着。”
不可否认,有些人研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诗歌本身,而是出于对莎士比亚本人的兴趣,这些研究者往往抓住诗集中个别字句大做文章,得出的结论也令人瞠目结舌。如卡贝尔(CaPeli)及伯特勒夫人(Mrs. S. Butler),根据第37首第3行“我虽然受到最大恶运的残害”(直译原文意为:“我,被最大的恶运伤害得成了瘸子”),指定莎士比亚是个事实上的瘸子,并认为这是他作为伶人而不能成为名角的原因。还有人根据一些模糊的文学语言得出了五花八门的研究结论,有的认为诗人是杀人犯、有的认为诗人是同性恋,诸如此类。这样的解读不仅歪曲了诗人的形象,连诗集的艺术魅力也因此受到损害,令人扼腕。
温德姆(Wyndham)说,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神奇魅力“在于他诗歌的艺术之美,而不在于他的生活琐事”。11本文最后也将通过对诗作名句的分析透视诗歌的艺术之美,所摘诗句均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具有代表性的点睛之笔:
1、对黑暗现实的揭露
反映现实的诗作在诗集中并不多见,最为人熟悉的就是第66首,诗人控诉道:
LXVI
Tired with all these, for restful death I cry,
As to behold desert a beggar born,
And needy nothing trimm'd in jollity,
And purest faith unhappily forsworn,
And gilded honour shamefully misplac'd,
And maiden virtue rudely strumpeted,
And right perfection wrongfully disgrac'd,
And strength by limping sway disabled
And art made tongue-tied by authority,
And folly, doctor-like, controlling skill,
And simple truth miscall'd simplicity,
And captive good attending captain ill:
Tir'd with all these, from these would I be gone,
Save that, to die, I leave my love alone.
六六
厌了这一切,我向安息的死疾呼,
比方,眼见天才注定做叫化子,
无聊的草包打扮得衣冠楚楚,
纯洁的信义不幸而被人背弃,
金冠可耻地戴在行尸的头上,
处女的贞操遭受暴徒的玷辱,
严肃的正义被人非法地诟让,
壮士被当权的跛子弄成残缺,
愚蠢摆起博士架子驾驭才能,
艺术被官府统治得结舌箝口,
淳朴的真诚被人瞎称为愚笨,
囚徒“善”不得不把统帅“恶”伺候:
厌了这一切,我要离开人寰,
但,我一死,我的爱人便孤单。
(梁宗岱译)
诗人一口气揭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颠倒,要知道在伊丽莎白时代文学作品受到政府严格地审查,稍有“越轨”就要受到严惩,轻则流放、重则杀头。莎士比亚敢于将社会的丑恶写入诗中,冒了极大风险、需要极大的勇气。虽然类似的作品数量很少,但诗人敏锐的目光、无畏的精神仍将受到后人尊敬。
2、真诚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在诗集中诗人反复吟诵着真、善、美的统一主题“美、善和真,就是我全部的题材/美、善和真,用不同的词句表现/我的创造就在这变化上演才/三题一体,它的境界可真无限。”诗人宣称自己的作品永远歌颂真、善、美以及这三者的统一,这不仅是对人生的体悟同时又是诗人艺术创作的观点。诗人说“那么,请敬他们,为他们的虚文/敬我,为我的哑口无言的真诚。”(85)“只有你是你”(84)“真美的你只能由真诚的知己/用真朴的话把你真实地表达”(8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心目中最好的作品不是浮华的辞藻堆砌,而是用“真朴的话”来“真实地表达”,整部诗集也正是这句话的体现,我认为应该把这句话看作诗人创作的最高标准。
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美的态度:自然的才是最美的,人工的美敌不过自然之美。后半部分中,诗人极力称扬黑肤女郎的美丽,说“惟真美才如此相称”(127),对于爱友诗人则说,比起“你的两位诗人所模拟的赞美/远不如你一只慧眼所藏的光辉。”类似的诗句还有不少,这些正是诗人对真美的热烈礼赞,而人工的雕琢、刻意的颂扬相比之下便失去光彩。
不仅如此,除了认识到自然之美的价值,诗人还提出作品必须真实地反映自然之美,这样才能战胜时间的镰刀,随人类而永恒。“让我既真心爱,就真心歌唱”(21)“真美的你只能由真诚的知己/用真朴的话把你真实地表达”(82)
可以看得出,诗人心目中诗与美是互补并存的,美借助诗才可以达到永恒“去抵抗凶暴时光的残酷利刃/使他无法把我爱的芳菲抹煞”(83)对于艺术的这种看法始终是促使诗人不断创作的根本动力,即便诗人寿命有限,但一想到自己的作品可以让爱友的美流芳百世就会奋笔疾书、袒露真心。“他的丰韵将在这些诗里现形 /墨迹长在,而他也将万古长青。”(63)
3、对人的礼赞
提起莎士比亚必然会联想到文艺复兴的伟大历史背景,人文主义复兴的思潮同样在十四行诗中得到充分体现,诗人毫不掩饰对人性的热烈颂扬,用尽笔墨描绘美妙的人性光辉,单从诗歌中的意象就可以看出诗人是多么热烈地讴歌着人性之美。“夏日”“太阳”“鲜花”“光荣”“忠贞”“永恒”……许许多多地形象都成了诗人笔下人性本质的代名词,美好的人性与真、善、美同体而生,人也因此获得了永恒的价值。在著名的第18首十四行诗中,诗人用尽美丽的语言歌颂爱友,成为世世代代流传不朽的名篇:
XVIII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e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e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一八
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
你不独比它可爱也比它温婉:
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
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
它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
被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
没有芳艳不终于雕残或销毁。
但是你的长夏永远不会雕落,
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
或死神夸口你在他影里漂泊,
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
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
这诗将长存,并且赐给你生命。
(梁宗岱译)
对这首诗作的分析评论太多太多,人们都为诗人新奇的构思、恢宏的笔力所折服,诗人对人与美的颂扬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正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能够跨越时间、国界成为全世界读者所赞颂的伟大诗篇的原因。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看到,诗人在歌颂人性时并未简单地将人性等同与美,而一起颂扬,在诗集的各个部分,诗人着重于不同的方面对人类进行赞美:
首先,诗人称扬的是人类的忠贞。这一主题在诗集中许多地方都有表现“一切外界的妩媚都有你的份/但谁都没有你那颗坚贞的心。”(53)“于是我将活下去,认定你忠贞,”(93)“因为我的诉状说我急于证明/你对我的爱多么忠贞和坚定。”(117)这些语句是诗人心底最真实的声音,忠贞无疑是所有人类美好感情的基础。正如屠岸先生指出的:当诗人歌颂爱友内心的“永远的忠贞”的时候,他是把这种忠贞放置在高出于一切“外表的优美”的位置之上的(策53 首)。
其次,诗人赞颂了内心之美与外表之美的统一。诗人用最丰富的语言称颂爱友的外表,但他更深入地指出“极香的东西一腐烂就成极臭/烂百合花比野草更臭得难受。”(94)一方面,诗人把形体优美、内心丑恶的人称之为用“甜美包藏了恶行”的人(95),称之为“发着烂革的臭味”的“鲜花” (69首),甚至斥之为“变作羔羊的模样”的“恶狼”(96)。另一方面,诗人把既具备形体美,又具备人格美的人称之为“浸染着美的真”(101),称之为“宝库”(37)。诗人宣称,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配承受“天生丽质”(94)。诗人指出,他的歌颂对象“应该像外貌一样,内心也和善”(10)。
4、时间的毒手与恶的形象
诗集中,时间从始至终都在与诗人战斗,诗歌中用了不同的词语称呼时间“时间的毒手”“时间的魔爪”“时间的镰刀”都是诗人心目中与美为敌的对象,只有打败时间,美才能永恒。诗人提出了两种途径战胜时间无常:一是通过美的繁衍,即结婚生子将美传给下一代;另一种是通过艺术作品,使得美流芳百世。“去抵抗凶暴时光的残酷利刃/使他无法把我爱的芳菲抹煞”(83)“他的丰韵将在这些诗里现形/墨迹长在,而他也将万古长青。”(63)
除了时间,诗作中还有丑恶的形象,如在诗集中首先抨击的,是恶的表现的一种:自私。诗人把独身主义者称作“小器鬼”、“放债人”(4),“败家子”(13),以致心中有着“谋杀的毒恨”的人(10),就因为独身主义者不依靠别人、不爱别人,拒绝同别人合作,就因为独身生活只能产生“愚笨,衰老,寒冷的腐朽”(11).它不能使“美丽的生命不断繁滋”(l),只能使“真与美”同归于尽(14)。
此外,诗人也极端厌恶谄媚的诗敌,他们代表了与“真”相反的形象,是假的、丑恶的。诗人在诗中多次提醒爱友“你将对你美的祝福加以咒诅:/太爱人赞美,连美也变成庸俗”(84)
以上分析只是针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一些思考,与原作的深刻、精妙相差何止千里。对于任何作品,最好大分析就是读颂原著,只有反覆地感受、揣摩才能真正理解作者。让我们重温艾汶河畔的斯特拉福小镇圣三一教堂壁龛中莎士比亚半身铜像下的悼诗:
明断如纳斯特,智慧如苏格拉底,艺文如维吉尔;
泥土里掩埋他,人民哀悼他,奥林匹斯山上拥有他。
请停步,为何这样匆匆,过路人?
如果你识字,读吧,看嫉妒的死神
把谁放在这纪念碑下,莎士比亚!
活的“自然”随着他死。他的名字装点
这坟墓,远超过建造坟墓的价钱,
因他的著作遗下的艺术,他文思的伺童
死于1616年4月23日,终年52岁
注释:
1.《英国文学中最大的谜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屠岸(《外国文学》1998.6)
《浅谈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克金布(《语文学刊》1995.2)
2.《由莎士比亚的Sonnet18谈外语诗歌的赏评》张广奎中山大学(《彭城职业大学学报》第18卷第1期2003.2)
3.参见《莎士比亚诗作的出版历程》一文,作者不祥
4.《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前言》辜正坤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9)
5.Robert Ellrodt,2000.Shakespeare the Non- dramaticPoet. 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Shakespearan Studie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6.《等效天平上的“内在语法”结构》罗益民西南师范大学(《中国翻译》2004.5)
7.《宇宙的琴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音乐主题结构》罗益民西南师范大学
(《名作欣赏》2004.4)
8.注:本文所取各译本如下,后文将只提供译者姓名,如无特殊需要不再分别列出。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梁宗岱译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屠岸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6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杨熙龄译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5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辜正坤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9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庄雅惠编译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1
9.诗敌:诗集中出现的另外一位诗人,他也在颂扬诗人的爱友,为诗人所厌恶。
10.《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屠岸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6
11. George Wyndhamed, Poems of Shakespeare (London:Methuen,1898),pp.exlvi-exlvii |
|
返回顶端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
|
|
版权所有 © 时代诗歌网络公司 《时代诗刊》编辑部 《网络诗人》编辑部 Copyright © The Poetry Times, Inc.
(English)
|
|
|
|
|